整合行銷軟體整合行銷軟體洗外牆
旺報【記者盧素梅╱綜合報導】

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踢爆,教育單位正在討論高中歷史課本有關台灣史的內容,要求避免以「台灣」取代「中華民國」,痛批馬政府默默進行「去台灣化」。對此,教育部否認有意識型態,並指出涉及國家主權及國與國關係,教科書會使用「中華民國」、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;如果與地理有關,未涉及國家名稱,就使用「台灣地區」和「中國大陸」。

鄭麗君日前說,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投書媒體,質疑歷史教科書在搞台獨後,教育部對此「認真看待」,過去兩個月密集開會研商討論。她拿出一份教育部「國家教育研究院」開會通知單,事由為「研商高中歷史教科用書內容處理事宜」,主持人是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。

郝柏村投書引發討論

鄭麗君質疑,教育部主要根據一份「民眾建議意見」,要求修改台灣史的「歷史定位」,藉此納進「中國史」範疇。她並指出,該份「民眾」意見都是站在「去台灣化」立場,指示避用台灣取代中華民國,例如要求凡提及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或「大陸地區」時,不應簡稱「中國」,應改稱「中共」、「中國大陸」、「大陸」。另在涉及政治層面與國際關係,應避免以「台灣」取代「中華民國」的正式名稱。

另外,不應提及「台灣地位未定論」,凡提及台灣地位時,「應確定說明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事實」。還有,在處理前總統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及陳水扁一邊一國論時,應同時述及總統馬英九的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」的立場。

對此,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主任楊國揚昨天回應指出,郝柏村的投書引發討論,因此國教院開會商討。他說,教科書名詞使用依據課綱和法令規定,以往也是這樣使用,開會只是界定更清楚,讓後續編纂教科書者有所依循。

統派學者任審訂委員

楊國揚說,凡涉及國家主權的國與國關係,或是國家與國家比較,或跟其他國家簽約,便會使用「中華民國」;當涉及台灣經濟或文化、社會時,不涉及政治就用「台灣」,例如「台灣文化」、「台灣經濟」等。

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說,依往例會多方會談,教育部目前審議是給今年9月高一新生的國文和歷史課本,協助名詞使用的釐清,希望能在7月底定案,8月可以印書。他強調,名詞使用是依據課綱和法令,《中華民國憲法》怎麼規範就怎麼使用,和意識型態沒有關係。

針對鄭麗君質疑,審訂委員會在5月底突然安插一位「強烈主張兩岸統合」的政治學者,張明文說,因為有委員離開,按規定再增聘一名政治、國際關係的學者,絕非刻意安排。


文章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歷史課本去台化-教部否認-213000355.html清洗外牆
清洗外牆
清洗外牆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晉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